2025年9月24日下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前往毓秀楼,对何继善院士的“忠昭日月 气壮河山”书法展览进行了观摩。


本次书法展集中展出何继善院士创作的60余幅书法作品,紧扣抗战历史脉络,分为“日寇罪行,罄竹难书”“灯塔领航”“英烈风范”“峥嵘岁月”“神州怒吼”“壮我河山”六大板块。何院士以笔墨为史笔,让烽火岁月跃然纸上。作品熔铸抗战诗词与英烈箴言,或如“还我河山”般遒劲如剑,或似赵一曼家书婉转情深,墨色浓淡间尽是赤子丹心。
展厅中,书法与抗战史实图片交织成最动人的叙事。百团大战的硝烟与“神州怒吼”的笔锋共振,台儿庄战役的影像与“英烈风范”的题词辉映,历史不再是冰冷文字,而化作可触的温度。年过九旬的何院士以颤抖却坚定的笔触告诉我们:每一笔都是对和平的叩问,每一划都是对我们的期许。
“血肉长城”展区中央,丈二狂草《保卫黄河》震撼人心。“风在吼,马在叫”以破锋笔法横扫纸面,墨点飞溅如黄河怒涛,末句“保卫全中国”的“国”字如利剑出鞘。这幅作品创作于2020年疫情期间,90岁高龄的何院士戴着老花镜,精雕细琢,三月间反复修改二十余稿,让每个字都饱含民族危亡的紧迫感。
当《保卫黄河》的旋律在展厅回荡,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精神。我们观摩的不仅是艺术展,更是一堂鲜活的历史课。我们这一代当如何院士笔下的劲松,在铭记中汲取力量,让“不屈不挠”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远奔腾。
回望那些穿越八十载风雨的笔墨,它们早已超越书法艺术的范畴,成为镌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或许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在教学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时,也应像何院士奋笔疾书时那般忠昭坚定!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手中,唯有让“不屈”二字融入血脉,方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还我河山”!
作者:周诚、覃子豪
一审:穆 帅
二审:盛 羽
三审:王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