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
根据《关于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南大学校赛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中南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实施,落实赛事各项工作,现将计算机学院院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赛道要求
大赛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根据赛道性质和实际情况,我校校赛主要开设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团队报名参加产业命题赛道,具体参赛方案详见附件1。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人工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 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6)“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7)“生物技术”项目: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生态环保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符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及生命科学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项目;
(8)“量子科技”项目: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推动量子技术与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协同,符合“量子科技”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9)“新能源”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优化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高效清洁能源转化、智能电网升级与低碳能源系统研发,符合“双碳”目标及能源革命战略方向的项目;
(10)“新材料”项目:聚焦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推动绿色制备工艺、材料基因工程与高端装备应用,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具备技术突破性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
2.参赛方式和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三个类别。国际参赛项目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可根据当地教育情况适当调整学籍和学历的相关参赛要求。
(3)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组别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三)产业命题赛道
1.命题征集
(1)本赛道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征集命题。
(2)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3)命题须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知识产权清晰,无任何不良信息,无侵权违法等行为。
2.参赛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5年7月15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4)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三、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
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二级教学单位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六)请各项目团队参照大赛评审规则(见网址https://cy.ncss.cn,截至本通知发布时2025年大赛评审规则暂未公布,可先参考附件2:2024年评审规则)做好参赛准备。
四、院赛安排
所有参加大赛的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未在竞赛官网报名注册的参赛团队无法获得参赛资格。所有参赛项目须有校赛经历。
院赛为校赛选拔赛,各团队于5月25日17:00前,将电子版材料【官网报名截图、已填报完成的《报名表》(附件3)、项目计划书(PDF版)以“赛道(组别)+学院+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命名】发送到邮箱m2ek@qq.com,具体院赛时间地点请各团队负责人加学院QQ通知群1044579456另行通知。
五、其他
原则上鼓励要求今年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团队在官网报名参赛。
联系人:刘老师 17375870087
附学校通知链接:
https://oa.csu.edu.cn/con/PDFPage?YWMC=ZNDX_ZHBG_GGTZ&JLNM=E5478500597543FFB9BA62FB083DF073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
附件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
附件3: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