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定于2020年11月27-28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主办,旨在促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的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推动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科学研究水平提升。
本次年会共收集论文315篇。会议征文涵盖2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涵盖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三个研究方向),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先进计算模式、软件技术等相关领域。
学院按学科组织评审委员会,由评审专家从所有投稿的315篇论文中评选出49篇推荐优秀论文,被推荐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分成: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边缘计算与优化、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及系统优化等6个组,组织6场报告会。论文投稿人分别在6个分会场上报告,宣读论文,根据报告论文情况由专家评选出32篇优秀论文。
二、会议组织机构
1、会议主席
王建新(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陈志刚(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2、程序委员会
主席:邓晓衡(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委员:邓磊、王斌、廖志芳、廖胜辉、黄家玮、彭军、赵颖、刘伟荣、任胜兵、雷文太、冯启龙、梁毅雄、李登、张晓勇、黄端、刘安丰、郑瑾、周芳芳、刘熙尧、朱兵、桂宁、陈雪晨、张凌燕以及导师代表
3、组织委员会
委员:王斌、雷文太、廖志芳、雷皓、柳溶、郑丽娜、张小玲、易茜、刘华丹
三、会议议程
时间 |
议程 |
地点 |
主持人 |
11月27日 |
09:00-09:10 |
开幕式 |
民主楼小礼堂 |
邓晓衡 |
09:10-09:50 |
特邀报告一:移动端智能计算,上海交通大学吴帆教授 |
09:50-10:30 |
特邀报告二:5G 边缘计算服务协同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王尚广教授 |
10:30-10:40 |
休息 |
邓磊 |
10:40-11:20 |
特邀报告三:大规模网络测量和异常检测,湖南大学谢鲲教授 |
11:20-12:00 |
特邀报告四: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和运行优化,国防科技大学李东升教授 |
12:00-14:30 |
午餐、休息 |
14:30-17:00 |
分会场一: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
科教南楼 501 |
李恒 |
14:30-17:00 |
分会场二:网络安全 |
科教南楼 604 |
段俊文 |
14:30-17:00 |
分会场三:边缘计算与优化 |
科教南楼 607 |
刘晴 |
11月28日 |
08:30-12:00 |
分会场四: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 |
科教南楼 401 |
张凌燕 |
08:30-12:00 |
分会场五:生物信息 |
科教南楼 404 |
廖兴宇 |
08:30-12:00 |
分会场六:物联网技术及系统优化 |
科教南楼 406 |
陈雪晨 |
四、会议特邀报告
报告一
报告题目:移动端智能计算
报告摘要: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计算、存储等方面能力的大幅提升,在移动端设备上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例如特征计算、模型推断和训练)成为新趋势。交互式商品推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端智能技术纷纷应用于智慧零售、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场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相比于传统云智能,端智能具有服务模型个性精准、实时性高、隐私安全性强等核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设备资源受限且差异化大、数据异质性高、终端可靠性差等关键挑战。本报告将介绍移动端智能计算的挑战问题、现有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人简介:吴帆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副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学位,2009至201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端智能计算、博弈论算法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发表在JSAC、TON、TMC、TC、TPDS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MobiCom、MobiHoc、INFOCOM、ICDE、KDD等重要国际会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ACM中国新星奖、CCF-腾讯犀牛鸟卓越奖、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等。研究项目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阿里巴巴、腾讯公司等的资助。
报告二
报告题目:5G边缘计算服务协同研究
报告摘要:报告首先汇报5G边缘计算与5G核心网的服务化架构,然后介绍核心网对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关键支撑作用,最后简单介绍我们在边缘服务部署、服务迁移、服务协同、云边协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边缘计算、服务计算、5/6G核心网;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50篇,担任IEEE CLOUD 2020、IEEE EDGE 2020等10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程序委员会(含共同)主席、IEEE服务计算技术委员会副主席(2015-2018);目前担任IEEE云计算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计算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秘书长、IEEE服务计算技术委员会秘书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cience期刊主编等;获得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三
报告题目:大规模网络测量和异常检测
报告摘要:网络测量是网络研究、设计与运维的重要基础。相比于单节点、单链路和单路径网络测量,全网测量可以获得全面的网络性能视图,从而更好地支持网络流量工程、网络故障定位和网络规划等。然而,全网测量存在测量代价高、测量数据处理分析困难等突出挑战。从测量调度部署、测量数据分析、以及网络异常检测三方面,介绍我们应对全网测量挑战所做的工作。
报告人简介:谢鲲,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大学科研标兵。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近五年在国际主流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CF 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SIGMOD,INFOCOM,IEEE/ACM TON, IEEE TMC, IEEE TC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编写著作1本。研究成果应用于多个实际网络平台,两次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报告四
报告题目: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和运行优化
报告摘要:数据密集型应用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系统架构和运行优化提出了很多挑战。报告将分析大规模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互连架构优化、存储架构优化、数据传输优化、虚拟机群运行优化以及分布式智能训练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探讨。
报告人简介:李东升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高性能数据中心、数据智能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IEEE/ACM Transactions等学术期刊以及USENIX ATC、NSDI、VLDB、EuroSys、IEEE INFOCO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部分成果受到ACM Technews、ZDNET、HPC wire等报道,主持研制的系统在国家重要领域得到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五、分组报告
第一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地点: 科教南楼501 主持人:李恒 |
|
时间 |
论文编号 |
论文标题 |
报告人 |
|
11月27日14:30–17:00 |
01 |
CMFVIS:一种理解多尺度特征融合目标检测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
孙金生 |
|
02 |
TAMDFR:一种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基于时间感知和多类型数据融合表征的学习框架 |
唐琨 |
|
03 |
基于类型图注意力网络的跨语言知识图谱实体对齐 |
熊帆 |
|
04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个相关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吴伟杰 |
|
05 |
基于分组的局部自适应深度多核学习 |
刘发 |
|
06 |
使用知识图谱增强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关系分类 |
黄文体 |
|
07 |
基于模体信息保留策略的网络表征学习 |
吕少波 |
|
08 |
基于用户感知的可视聚类分析中降维方法的评估 |
张宇辰 |
|
09 |
一种为可视分析生成内部威胁数据的方法 |
杨奎 |
|
10 |
一个三阶段自然场景文字识别框架 |
杨文君 |
|
|
11 |
MiRNA-Disease Associations Prediction Based on Negative Samp |
李娜 |
|
第二场:网络安全 地点: 科教南楼604 主持人:段俊文 |
|
时间 |
论文编号 |
论文标题 |
报告人 |
|
11月27日14:30–17:00 |
12 |
基于参数化量子线路模型的协作量子隐形传输协议 |
冯艳艳 |
|
13 |
基于异构网络嵌入的众包垃圾工人检测方法 |
张欢 |
|
14 |
可解释的基于图嵌入的Android恶意软件自动检测 |
王玉联 |
|
15 |
一种基于分组粗粒化玻色采样的哈希函数 |
陆玉虎 |
|
16 |
面向HTTPS的网页上传识别与实时拦截方法 |
黄安 |
|
|
17 |
RPAD: An Unsupervised HTTP Request Parameter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 |
谢一曼 |
|
|
18 |
一种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网络应用防火墙 |
马小龙 |
|
第三场:边缘计算与优化 地点: 科教南楼607 主持人:刘晴 |
|
时间 |
论文编号 |
论文标题 |
报告人 |
|
11月27日14:30–17:00 |
19 |
Kernelization for Matching Cut Problem on Planar Graph |
郭昊梅 |
|
20 |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in Multi-user Mobile-edge Computing Syst |
邓伊琴 |
|
21 |
基于智能风险检测的可信边缘计算系统 |
陈彬 |
|
22 |
基于非线性优化的系泊系统最优方案设计 |
罗涛 |
|
23 |
库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卢军 |
|
24 |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任务卸载的激励机制 |
魏真艳 |
|
25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延迟区分服务路由机制 |
刘晓欢 |
|
26 |
移动边缘云计算网络中基于收入的高效MEC服务器部署 |
黄金戈 |
|
第四场: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 地点:科教南楼401 主持人: 许宁 |
|
时间 |
论文 编号 |
论文标题 |
报告人 |
|
11月28日08:30–12:00 |
27 |
利用全局信息在软尺度锚框下的宫颈癌细胞检测 |
潘长立 |
|
28 |
Multiple-feature-based Zero-watermarking for Copyright Pro |
张雅云 |
|
29 |
基于多视图重构的动态手势识别技术的研究 |
牟玥玥 |
|
30 |
使用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对有噪声的医学图像进行重建 |
魏阳 |
|
31 |
基于HTTP2.0的自适应视频流调度机制 |
刘卓然 |
|
32 |
一种基于非对称卷积的嵌套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语义分割方法 |
刘宸哲 |
|
33 |
使用ROI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层交叉连接U-Net用于3D医学图像 |
潘宇 |
|
34 |
一种基于集成特征的视网膜微动脉瘤检测方法 |
杜婧瑜 |
|
第五场:生物信息 地点:科教南楼404 主持人:廖兴宇 |
|
时间 |
论文编号 |
论文标题 |
报告人 |
|
11月28日08:30–12:00 |
35 |
LRSSC:基于scATAC-seq的细胞异质性分析 |
沈曦 |
|
36 |
基于随机游走思想的细胞熵预测方法 |
徐紫薇 |
|
37 |
基于改进的相似性的病毒与受体关系预测方法研究 |
朱凌志 |
|
38 |
通过高精度和完整的误差修正的高效纳米孔读数组装方法 |
聂藩 |
|
39 |
并行计算在基因组序列处理中的应用 |
邹有 |
|
第六场:物联网技术及系统优化 地点:科教南楼406 主持人: 陈雪晨 |
|
时间 |
论文编号 |
论文标题 |
报告人 |
|
11月28日08:30–12:00 |
40 |
AAC:数据中心中利用路径的差异性自适应地调整并发数 |
高为民 |
|
41 |
Probabilistic trajectory prediction for Internet of |
王磊磊 |
|
42 |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 |
周泽敏 |
|
43 |
基于Github的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
黄婷 |
|
44 |
基于三角模糊层模型和多层聚类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 |
李卓阳 |
|
45 |
双通道穿墙雷达的时延估计和定位算法 |
李若楠 |
|
46 |
标定启明星:一种基于搜索算法和位姿分解的交互式相机标 |
许孟迪 |
|
47 |
数据中心中实现高利用率的近似公平队列 |
刘敬玲 |
|
48 |
an enhanced adaptive Large Neighborhood Search Algorithm for |
张海平 |
|
49 |
一个室内人群移动轨迹基准数据集 |
赵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