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19年8月19日至8月23日,中南大学赴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湿地保护志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湖南省岳阳市,对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调研和考察。
8月20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访谈调研,管理局总工姚毅书记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给予热情接待。
姚毅书记从保护区历史沿革、生物多样性、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和保护区未来发展等方面,对洞庭湖进行了介绍。姚毅书记介绍到,湖区内生物众多,生态环境优越,孕育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52种,其中小白额雁数量占全世界的60%,除此之外,湖区内还孕育着珍稀动物——麋鹿。在环境问题方面,姚毅书记欣慰地说,近几年湖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政府、保护区等多方努力下,东洞庭湖生物入侵,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改善,即将出台的禁渔政策将极大程度恢复湖区内鱼类数量。姚毅书记强调,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建立成为国家公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对湖区的管理和保护必须具有统一的标准和集中的管理。
在姚毅书记的建议下,8月20日下午,实践团走访调查了岳阳市内多家农药化肥销售点,对岳阳市农药化肥的使用种类、施用量,以及是否会对湖区环境产生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据调查,岳阳市内的农药化肥销售点均为小型商铺,产品大多流向市区及周边小型农户,销量较小,流通范围较为闭塞,对湖区环境基本不存在影响。实践团了解到,湖区周边大型农田的农药化肥订单大多由外省市大型工厂接收,直接由厂区发往农田,具体数量有待考察。
8月21日,实践团来到了岳阳市巴陵公园,对东洞庭湖自然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分析。湖区周边游客众多,但实践团发现周边环境状况良好,无丢弃垃圾的情况。实践团在湖岸边对湖水水质进行观测,岸边湖水微有发绿,较为浑浊,浅水处可视度较高,水面及湖底未见垃圾丢弃,湖水环境较好。
实践团在考察过程中,就洞庭湖湿地环境问题及日常保护等方面,对游客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样本涵盖大学生、上班族、中老年人等多个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湿地保护的常识有基本了解,湿地资源保护意识较为强烈,但在专业的保护知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其他群体。
8月22日,实践团来到了岳阳博物馆,对岳阳市及洞庭湖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进行了调研考察,岳阳博物馆馆长张中一老教授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向实践团介绍和讲述了馆藏文物及历史故事。在介绍镇馆之宝——灰陶镂孔器盖时,张馆长向我们分享了他们考古挖掘时的趣事,以及新时期时代湘地古人制陶的高超技艺。在张馆长的悉心讲解下,实践团对岳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8月23日,针对此次调研活动所了解到的问题和情况,实践团向岳阳市政府、湖南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写了建议信,向他们表达了实践团的一些建议及诉求,期望能为洞庭湖湿地的保护献上绵薄之力。
此次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现状,学习了湿地生物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并通过问卷调查,推送宣传等方式向公众传递了保护洞庭湖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实践团必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践行美丽中国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促进洞庭的未来发展。